欢迎访问潮汕网!

潮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潮汕资讯 >

潮汕资讯

潮汕人过的不是七夕,是“出花园”揭阳传统的“走仔节”

发布时间:2019-08-07 09:22潮汕资讯 336次浏览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汉族传统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换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潮汕人过的不是七夕,是“出花园”揭阳传统的“走仔节”

潮汕人过的不是七夕,是“出花园”揭阳传统的“走仔节”

潮汕人过的不是七夕,是“出花园”揭阳传统的“走仔节”

潮汕人过的不是七夕,是“出花园”揭阳传统的“走仔节”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

       “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当然,现今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

       吃早餐,“咬”鸡头 。这一天吃早餐,一般是凑齐八人,早餐有公鸡一只,甜品,青菜等各种拼凑成八道或十二道菜。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当出花园者属鸡时,应该以鹅代鸡。关于“咬”鸡头这里还有个故事:

       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

       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潮汕人过的不是七夕,是“出花园”揭阳传统的“走仔节”

       出花园 “咬鸡头”

       宴请亲朋好友,收送礼物这天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都会前来送礼,或是红包或是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进行回礼。

       其他在揭阳,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出花园一般都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这一天,有部分的要先求神问卜,也有择日提前出花园的。如果当年有出花园者的话一舅舅家会从年头就开始养一只公鸡在七月初六送过去。

       中国古代汉族男子15岁“束发”“成童”,即少年成年加冠礼在20岁,女子成年“及笄礼”在15岁;各少数民族男女成年礼的年龄各有不同,一般在18~20岁之间。

       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给15岁者举行成人礼,说明将成人岁数提前。

       潮汕地区过去的成人加冠礼,府县志多无记载,惟清嘉庆《澄海县志》有载,谓时在男子结婚之前,家人为其预备冠巾,冠巾由族长授予。举行仪式时,由赞礼的人致祝词,然后加冠。

       女子则在将嫁时,用笄把头发簪上成髻,就是及笄,不论贵贱都这样做。

        在此之前父母要准备好各种糕点以便祭神,并要为孩子准备好新衣服在出花园当天穿。

       在出花园当天,孩子会一直很悠闲不能干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

       那天要早早起床,穿上大红的新衣,还要穿红色木屐,连内衣也要大红色的。,在此时会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祭拜,诉说孩子已经长大了,还会煮上十几个鸡蛋由孩子吃下表示吉祥。

       在这其中会在出花园的孩子前面摆上一只鸡,其他人不能动。

       有条件的一般还会摆上很大的螃蟹,意为“拜蟹手足”(在潮汕话中的意思是手脚多动),即告别儿童时代。

       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要到家里来吃中饭。吃午饭前,出花园的孩子要先吃 1.猪大肠炒蒜 2.韭菜炒蒜 3.猪肝炒蒜 4.猪心炒蒜 5.春菜炒蒜 6.猪肺炒蒜 7.汤圆(一定要吃两个 好事成双)等共9种,拜祭的有三禽,要咬一下鸡头和鸡屁股,意为长大了。

       因为在当地,未满15岁的孩子不能吃鸡脚,因为人们认为吃了鸡脚的小孩手会颤抖,写不好毛笔字。

       出花园这天不准把电话打出去,不能见生人,不能出门,凡事都要百依百顺,无论是孩子对爸妈说的,还是爸妈对孩子说的,都要说个“好”字,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拒绝,以图个好兆头。

潮汕人过的不是七夕,是“出花园”揭阳传统的“走仔节”

       走仔节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走仔会”是潮汕七夕节一项重要的节俗活动。

       潮汕人习惯称女儿为“走仔”,已出嫁的女儿相约在同一天回娘家省亲,潮俗称之为“走仔会”。《诗经·周南·葛蕈》中有“归宁父母”的记载,“归宁”即女子出嫁后返回娘家省亲,后来这一习俗随中原移民迁徙入潮而传到潮汕地区,可见由来已久。

       潮俗的“归宁”礼共有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走仔会”就是已婚女子在“归宁”礼成之后,于每年的同一天回娘家省亲的一个民间节日。

       潮俗的“归宁”礼共有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走仔会”就是已婚女子在“归宁”礼成之后,于每年的同一天回娘家省亲的一个民间节日。

       “走仔会”的日期多定在农历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日。

       七月初七这天一大清早,已出嫁并有了小孩的“走仔”们,纷纷穿上新衣,不约而同地携子带女,捎上孝敬父母的礼物(俗称“手信”)回“外家”省亲。旧时“走仔”们送的礼物多为“甜花生猪脚汤”和“甜莲子汤”,随着时代变迁与人们观念的更新,所送的礼物多为干品,寓意吉祥者最佳,如象征团圆与富贵的鸡蛋,象征长寿的粉丝等,也有送现金给父母,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已婚的“走仔”们相聚一起,慰问双亲。老人看到儿孙满堂,平平安安,热热闹闹,于是十分开心。“走仔”们的孝敬,既温暖了老人的孤独的心,又使他们感到晚年生活的幸福。“走仔”们送来的礼物,寓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之意。这就是“走仔会”的内含所在。

       “走仔会”是潮汕地区民间的一个独特的节日,它继承和发扬了潮汕人的亲情乡谊和孝敬长辈的优良道德风尚。

       当然,七夕也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公益广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