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
潮州市饶平县境的大城所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是明代潮州设于近海地方的四个千户所的海防城堡,曾承担着抗击倭寇、防治海贼、保家卫国的军事职能。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代《东里志》中对其已有记载称: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演戏竟日。
每年端午节前,人们便用竹片、竹篾扎制龙舟,并分别用粉红色、青色、紫色、大红色、黄色、赤褐色的纸糊成六条龙舟,分别代表大城所中城隍庙、关圣帝庙、五显爷庙、天后宫、鹤松庵等村庙。待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出游。游龙队伍自本庙始出,先响地炮,有老者一人在前引路泼“红花水”,鸣锣十三声开道,鼓乐齐鸣、扮演戏出故事。本庙(社)少男扛彩旗,壮男手扛结彩龙舟,后生仔肩抬老爷(神像)、香几,老辈在龙舟后助阵,队伍浩浩荡荡,所到之处乡民夹道喝彩。龙舟每到城门和衙门都要燃放地炮三响。其中,五月初一、初四、初六纸糊龙舟游到西门外;五月初二纸糊龙舟游到北门外;五月初三纸糊龙舟游到南门外。龙舟出城门后,彩龙部件和绣球由孩子们撕抢到家中插吉祥。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所游龙舟有所不同,各家各户均要等“龙”来了,在司命公(灶神)前搢香祷告,以求平安。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龙舟穿街过巷,热闹非常,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经商者得财、读书者得仕途,沿海海防平安,人民安居乐业。
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既是纪念屈原的传统民俗活动,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俗活动形式与内容,在潮州乃至省内均独具一格。从旱龙的制作技艺到游旱龙的过程,该民俗活动中囊括了潮州地区的刺绣、剪纸、雕刻等传统工艺,以及潮州音乐等诸多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明清以降,端午节游旱龙习俗与所城内各种民俗活动相互融合,在保留了潮州文化特色的同时,又渗入了周边的客家文化和闽粤沿海的海洋文化特征,特别是表现明清海防历史的扮景活动,呈现出卫所最传统的职能,对于研究我国东南沿海海防和海洋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上一篇:揭阳赛龙舟
- 下一篇:榕城破门楼郑翁仔灯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