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潮汕网!

潮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潮汕工艺 >

潮汕工艺

普宁嵌瓷:永不褪色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0-03-30 10:01潮汕工艺 184次浏览
图为去年冬天,普宁泥沟村正在重修的张氏二房祠明德堂屋顶的嵌瓷装饰。 普宁嵌瓷,俗称为扣饶、激饶,也有称聚...

普宁嵌瓷:永不褪色的艺术

普宁嵌瓷:永不褪色的艺术

普宁嵌瓷:永不褪色的艺术

普宁嵌瓷:永不褪色的艺术

图为去年冬天,普宁泥沟村正在重修的张氏二房祠明德堂屋顶的嵌瓷装饰。

  普宁嵌瓷,俗称为扣饶、激饶,也有称聚饶、贴饶等,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资料介绍,这种传统潮式建筑的装饰工艺最早出现在明代,形成于清,清末和民国时期已经十分兴盛,至现代则更大放光彩。

  嵌瓷,是现代的官方名词,大概是为了让外界更好理解这一种工艺而名之。嵌瓷除了普宁盛行,在潮阳、潮安一带也有流行,各地匠师的表达风格颇具地方特色。嵌瓷的传统称呼,普宁本土主要是扣饶、激饶。饶,是指江西饶郡所盛产并贩售到岭东本土的瓷器,以其产地冠称饶瓷,也以饶简称其瓷。嵌瓷的出现,最初因民间装饰所需,一些独具匠心的艺人以废弃废旧的彩色饶瓷为原材料,在朴素的传统泥塑基础上进行再加工,随后逐渐形成独特专门的装饰艺术。因以器具扣碎饶瓷,并将其镶嵌于屋顶或墙壁之上(此举潮音称“激”,或通砌),故而得名扣饶、激饶。

  纵观全潮各地的嵌瓷,最有名的艺人主要出自普宁,按资料记载,在清光绪至民国年间的代表人物有陈武生、何翔云等大师,新中国成立前后有陈如逊、陈文江等艺人,上世纪60年代普宁工艺厂成立后,集中在厂里的知名艺人则多达20余人。在台湾、福建一带也有此类工艺,称剪贴瓷、剪黏。按调查所知,其为岭东潮府本土匠人如民国普宁大师何金龙及其门人所传,也有或受其影响而形成。诸如此类,其源在岭东潮府。

  通常,嵌瓷主要装饰在庙宇、祠堂、民居等建筑的屋脊、檐下、照壁上,以彩色瓷片嵌镶成平面、浮雕型、立体状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吉祥图案,以及人物故事等。嵌瓷,以其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效果突出,有独特的生产技艺和欣赏价值而著称。在外界,普宁嵌瓷被称为永不褪色的艺术。

  普宁嵌瓷的制作大概流程:

       1.塑坯胎,称缚瓦骨。用砖条、瓦片等材料,剪切成所要镶嵌对象的棱骨构件,若立体嵌则要先用铁丝扎好的骨架,后配上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而成的灰浆塑好雏形。

  2.剪取瓷片,称剪饶。一般是把完整的瓷器往硬地摔或用钳子敲击,后依裂开瓷片的形状用钳子加工取饶。

  3.镶嵌瓷片,称贴饶,也就是嵌瓷的实际过程了。这会制作的师傅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作品的档次、水平在这道工序决定。

  4.综合调整,从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动态、造型等作各个角度斟酌,该增该减反复调整,如室内部分和单件工艺品加以贴金、描银、钩线,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点缀。

公益广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