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潮汕网!

潮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潮汕工艺 >

潮汕工艺

潮汕竹器

发布时间:2019-11-15 17:48潮汕工艺 216次浏览
潮汕竹器是广东省潮州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古代没有纸,人们便把文字写在用竹片制成的竹简上,故称书籍为书策,或书册,因而竹器便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并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

       潮汕竹器是广东省潮州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古代没有纸,人们便把文字写在用竹片制成的竹简上,故称书籍为“书策”,或“书册”,因而竹器便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并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但竹器会因地域不同而乡土人文特色迥异。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工艺,潮汕竹器历史悠久且富有地方风情和人文特色。潮汕地区不仅是竹子的盛产地,所产的竹子有绿竹、毛竹、桂竹和厘竹等,而且江河纵横,将竹子捆扎成筏,从外地放排运进当地也较为便利,因而是竹制品的主产区。旧时编制竹器的几乎遍布四乡六里,竹器业自然而然成为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业。因此,潮汕人频繁使用竹器,从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用品几乎都离不开竹器。

潮汕竹器

       竹器作用

  潮汕竹器品种繁多,除了竹文具中用直径较粗的竹材剖开制成扁片长条状而隆起覆瓦、并在上面镌刻书画的臂搁(又称秘搁)和用较粗的整一节竹制成、外围镌刻有书画的笔筒,以及用作文房四宝的毛笔笔管等,还有很多竹制的生产、生活用品,按其用途可分为:农具类的筐、箩、畚箕、秧夹、竹戽斗、摔斗苫围、竹槌、竹尖担、竹扁担、耙篦、抠筢,以及晒谷的谷笪和抛网捕鱼的竹排等;生活用具类的竹眠床、竹凉席、竹枕头、竹桌、竹椅(凳)、竹几、母仔椅、市篮、吊篮、饭篮、菜篮、衫箕、洗衫篮、米筛、簸箕、筐头、竹箱、尺、竹簪、竹钗、炊盖、甑笼、竹盘、竹箸、竹竿、竹梯、竹扇、竹吊帘、竹筅、 花篮、春木盛、竹笠、鱼篓、捕鱼筌、粟苫围、猪笼、鸡笼、鹅(鸭)围、竹篷等;观赏、玩具类的竹帘画、竹挂盘、竹花瓶和各种竹编装饰品,以及竹帆船、竹孔雀、竹剑之类的竹玩具等三大类。此外,还有香筒、香骨、烛骨、折扇扇骨,以及油纸伞的枝骨和灯笼内胎等等。

潮汕竹器

       竹器民俗

  在林林总总的竹制品中,有不少还是地方风俗和人文特色的具体体现。例如,过去的农民大都是头戴竹笠背着市篮上市。这种用全篾青编制成圆柱状,口略收而有盖,上桐油后不透气,可盛较多东西的市篮,先辈过番大多数都是背着它远渡重洋。又如春篮,因为其外围上桐油并绘有花鸟而俗称“花篮”,大的有两层,小的仅一层,均有盖,比较隐蔽,又可在里面藏放物品,故人们特别是女人外出做客或者亲戚来往,大多都是提着花篮,民间也就将行贿送礼的戏称为“掼花篮”。又由于花篮小巧玲珑,美观雅致,还被潮剧搬上舞台呢。由春篮放大的春木盛,有三层,其外围同样要上桐油、画上花草或花鸟并加盖,高达1米以上,潮俗婚礼的送聘、迎娶以及其他喜庆送礼都用它,甚至旧时扫墓,也有不少人是挑着盛放着祭品的春木盛去扫墓的。饭篮、衫箕、母仔椅、竹槌、竹尖担等也是潮汕人所独有的。这些无不折射出了地方的乡土人文特色。

潮汕竹器

       竹器制作工艺

  潮汕竹器的制作工艺比较精细,有用整段竹精心加工制成的,也有仿效木工榫接法并采用屈曲等手法制成的有的甚至是经机床车制而成。但更多的是以编为主,一般都是经过剖片、剖丝、切丝、刮削、磨光、编结等几道工序。有的编制后还要进行机压,使编制出来的竹制品表面平整,而且可盛液体物品。一根根的竹子经过潮汕人的手,即变成一条条片状或条状的篾;再经过编结或结合其它材料编制出各种各样花纹,便成为形状各异、花样繁多的竹制品。竹材的选择,也是按不同的竹制品用途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竹材,有的还特别选用优质竹材,并通过浸药杀虫防蛀处理,以确保编制出来的竹制品坚固耐用。

  潮汕人编制的竹器,不仅注重产品的坚固实用,还特别讲究其造型和外型的美观大方,因而在制作技艺上,广泛汲取雕刻、绘画、纺织等技艺的精华,大胆采用贴、刻和油漆、绘画等装饰工艺。编制出来的产品,既有镌刻书画的,或者是经过雕刻加工处理的,如竹笔筒、竹玩具等;也有编制成品后,在其表面上油、喷漆,如市篮、竹玩具等,有的还在其表面绘上各式各样的图案,还有的借鉴纺织技艺,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竹器花纹,或者是用纱线来编结竹器,如竹帘画和竹吊帘便分别采用白色纱线和红色纱线与大小一致的条状细篾编织出来的。潮汕生产出来的竹器产品,造型美观,色彩斑斓,很有艺术感,既实用又可供观赏,如臂搁和笔筒,因其表面镌刻书画为饰,既可分别作为承腕枕臂和插笔之具,在挥翰之余,也可作为欣赏之物;又如扇帽,既可作扇子用,也可当帽子用,真是别具一格,一物多用啊。这便是潮汕竹器美观实用、雅俗共赏的魅力之所在吧。因此,潮汕的竹制品广受人们青睐,不但畅销毗邻地区,还作为出口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挪威、日本、荷兰、瑞典、比利时、加拿大和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潮汕竹器

       旧时的竹器

  从事竹器编制的,旧时虽有以“竹器厂”之名出现的,但以家庭作坊的个体手工业为主。有些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器加工场,有些村从事竹器的编制,自明代至上世纪90年代,一直长盛不衰。由于使用竹器的人众多,还有不少挑着担子走四方,下乡专门补筐箩、修补竹器的从业人员。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家庭作坊编制竹器产品外,还由家庭传统手工业发展成为集体企业,不仅村(大队)级普遍办起了竹器生产合作社或竹器厂,而且还有二轻企业的竹器厂,甚至有竹器工艺(美术)厂等,潮汕竹器业可谓是红红火火,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主要收入。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社会进步,交通工具先进,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人们不再肩挑农产品,或挑担走四方做生意、修理农具和家具了,特别是塑料制品、塑料袋、织塑袋等的广泛使用,冲淡了竹器业,因而从事竹器制作的人越来越少,时过境迁,竹器行业日渐式微。竹制品除竹凉席和少量的竹梯、竹扫 、母仔椅和炊具外,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公益广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