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潮汕网!

潮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潮汕文化 >

潮汕文化

古揭阳县 治所考辨

发布时间:2020-03-22 14:31潮汕文化 193次浏览
□卢建庭 关于粤东地区古代最早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现在学界都这么表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

古揭阳县 治所考辨

  □ 卢建庭

  关于粤东地区古代最早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现在学界都这么表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地区后,在岭南设南海郡,南海郡又下设揭阳戍守区。

  根据五华狮雄山秦汉城址出土的文物判断,秦始皇三十三年,南海郡在粤东地区设立的可能不是“揭阳戍守区”,而是“定楬戍守区”,治所在五华狮雄山下,目标是平定、占领、统治楬岭广大地区。

  楬岭,后称揭阳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脉,具体范围是现今潮州城以北、以西整片山脉。现今丰顺县的“揭岭飞泉”是楬岭的一处山峰,不是全部楬岭。

  秦王朝取得岭南之后设置了南海郡,此时,楬岭广大地区仍为百越土著民族所据有。秦王朝在岭南向东扩展,平定、占领楬岭地区势在必然。为了平定、占领、统治楬岭广大地区,需要从南海郡往东,在靠近楬岭山脉设立军事据点,以谋划平定、占领、统治楬岭地区。

  五华狮雄山秦汉遗址发掘显示,该处是一处秦汉城址,属于秦代的城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的一些陶器有“定楬之印”“定楬丞印”“定楬”等文字。“楬”通“揭”。有考证认为,该处可能就是古揭阳县或定楬县城址。其实,从文字上看,不应该将“定楬”断定为“揭阳”, “定楬”是平定楬岭地区的意思,至于“定楬县”纯属子虚乌有。“揭阳”是“楬岭之阳”、即楬岭山脉以南广大地区。五华狮雄山地理位置上并非“楬岭之阳”,该地处于五华河边,西通东江谷地,连接南海郡治(广州),东北通兴宁盆地,东及东南越楬岭俯视潮汕平原,水陆交通及军事地理位置优越。

  因此,秦始皇三十三年南海郡设立的可能不是“揭阳戍守区”,而是“定楬戍守区”,治所在五华狮雄山下,管辖范围包括楬岭广大山区(现梅州地区及闽西南小部分地区)及南部潮汕平原。

  公元前208年,秦朝南海郡尉任嚣死后,龙川县令赵佗代职。秦亡,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三年后,兼并桂林、象郡,统一岭南。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遣陆贾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受汉高祖所赐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国遂成汉朝的藩属国。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为削弱闽越、南越两个藩国,汉高祖令闽越、南越各分出部分土地,建立南海国(也称海阳国),封闽越王世系织为南武侯。南海国(海阳国)境相当于原秦定楬戍境,都城在韩江中下游(可能是留隍或归湖)一带。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之前,南海国最终为淮南国刘长所灭,存在时间最短不少于16年,最长不过21年。南海国(海阳国)设立14年后,公元前181年,南越国与汉朝开始发生战争。南海国(海阳国)灭亡后,其地定楬戍境重归南越国所有。

  大约在南越国(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前期,为了配合“定楬戍守区”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管理,同时也为了隔绝与中原的海上道路,南越国又在澄海龟山设置一个军事基地,与定楬城形成东西犄角,对楬岭之阳地区形成合围镇守之势,并兼断绝与中原的海上通道。

  澄海龟山西汉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早建筑为西汉南越国时期,选址类似五华定楬城,靠山坡依势而建,出土文物有汉代建筑材料及青铜、箭簇、环首铁刀、铁匕首等汉代兵器。

  南越国实行郡县制。到了南越国后期,定楬戍守区设置为县,因归湖(或留隍)是古海阳国政治中心,因此,县治设在归湖(或留隍)。因归湖(或留隍)地处楬岭之阳,县名取为“揭阳”。(盛创武《古揭阳县治在何处之我见》、陈历明《学习潮州志探索古揭阳》,认为古揭阳县治在归湖。)

  《汉书》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揭阳令史定率众归汉,封为安道侯,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此前,史定任南越国揭阳令二十年,据此推测,古揭阳县设置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31年之前。五华狮雄山秦汉城址,专家判断始建于秦,废于南越国灭亡时期。(尚杰《广东五华狮雄山秦汉城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东南文化》2013年第1期)这与古揭阳县设治归湖(或留隍)的时间颇吻合,即,公元前131年古揭阳县设治归湖(或留隍),归湖(或 留隍)取代五华狮雄山定楬城,成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五华狮雄山定楬城逐渐废弃。郦道元《水经注》三十七:“员水由东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东历揭阳县而注于海也。”员水,即韩江。表明古揭阳县治在韩江边。

公益广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