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潮汕网!

潮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潮汕文化 >

潮汕文化

神泉英歌

发布时间:2020-06-29 08:53潮汕文化 118次浏览
英歌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神泉英歌队是潮汕英歌在惠来传承的一支,形成于清朝中期,距今约120多年历史。 神泉英歌根据小说以梁山泊英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共一百...

       英歌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神泉英歌队是潮汕英歌在惠来传承的一支,形成于清朝中期,距今约120多年历史。

       “神泉英歌”根据小说以梁山泊英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好汉为原型,以脸谱化和夸张的动作创编。表演内容主要表现水浒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战斗豪情和英雄气概。

       “神泉英歌”表演队伍人数一般为偶数,可为24人、36人、72人,最多达108人。全体队员分作左右两队,领头的队员俗称头槌、二槌,头槌为黑脸挂黑须的李逵或秦明,二槌为红脸挂红须的关胜或杨志,再往后是鲁智深、武松,男扮女装的孙二娘、扈三娘。手舞布蛇的时迁充当队伍前导,锣鼓队中的司鼓扮成宋江。表演者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勾画风格独特的脸谱,着武士服,紧身短打,腰挂各好汉姓名腰牌。每人双手各握一支短木槌,或一半人握槌,一半人左手执鼓。

       表演时,两路纵队前进,在司鼓手的锣鼓声、螺号声指挥下,以头槌用吆喝或双槌在头上方敲击两下为信号,指挥众舞者变化队形和动作套式。队列图形变化丰富,时为一纵队,时为两纵队,四小队,时而穿梭,时而绕圈,变化聚合。最具代表性的是“双龙出海”、“猛虎下山”、“麦穗花”、“田螺圈”等样式。常用的动作套式有“洗街”、“杀四门”、“勾脚”、“雄鹰展翅”等。基本步伐是提颠步、横蹉步、碎步等。舞槌者的基本动作有击槌、旋槌、甩槌、对槌、背槌、抱槌等。

       “神泉英歌”还有一项具有独特表演技巧的绝艺,称为“活槌走指”、“指上飞槌”。其表演难度大,舞者以五指旋转敲活槌,手举双槌,空中旋舞,技艺独特,表演方式技巧性强,具有观赏性。

       “神泉英歌”表演文武兼备,为使其更具潮汕韵品,英歌队伍在粗犷雄浑、豪侠奔放的表演后,还添加“后棚”演出。潮剧人物进行滑稽表演,内容有“桃花过渡”、“挑盐买卖”、“花公子闹元宵”、“周不错算八字”、“撒手网捕鱼”、“卖猪仔养肥猪”等

        “神泉英歌”场面恢弘,气势磅礴。威猛、雄浑、粗犷、豪迈的普宁英歌,体现了中华民族果敢、坚强、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可贵品格和精神风貌。因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传承人老龄化等原因,神泉英歌队伍青黄不接,逐渐萎缩,陷入濒危状态,亟待抢救和保护。

神泉英歌
公益广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