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食桌”有讲究 座位顺序这下知道了!
潮汕人食桌“座位”大有学问,作为潮汕人你知道多少?
“桌”,是潮语,即筵席,参加筵席,潮汕人称为“食桌”;
宴客办筵席,则称之为“做桌”。
在潮汕地区,举凡庆典、乔迁、婚娶、寿诞、丧葬等红、白喜事,或是“番客来”(侨居海外的亲人回乡),或是有人参军、升学,或是乡里“闹热”(社祭活动),潮汕人都会聘请厨师“做桌”,宴请族人和亲朋好友。
“做桌”和“食桌”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有着讲究的礼仪和特色饮食文化,既隆重又讲究。其中尤其是诞生礼、成人礼、婚礼、做寿、葬礼等潮汕人生礼俗更是离不开“做桌”“食桌”以庆贺或吊慰之,而且不同人生礼俗的“桌”又各有各自的菜式、进食程序和饮食礼仪,从而形成了一套别具地方特色的饮食习俗。
潮汕人“做桌”时,必须由本人或亲属提前告知客人。客人要去“食桌”时,必须衣着整齐,帽屐整洁。旧时男人还要穿长衫、戴毡帽,女人要梳头、挽面、戴如意发夹。如果衣冠不整,出言不逊,坐姿不端,举止不雅,别人会觉得你不懂规矩,有失恭、谦、让之谦了。桌面上,必须讲究礼仪,斯文得体,举止端庄,餐具要轻拿轻放。正如《礼记曲礼》中所说的:“毋流,毋咤食,毋啮骨”。即是喝汤时,切忌汤水流出嘴巴,吃菜时,舌头不要在口中嚼嚼作响,吃肉时不要把骨头啃出响声。
虽说民以食为天,但在这种场合中最被重视的是“桌”面上的交际。俗话说:“做桌”不易,“食桌”更难。难虽难,但人们仍乐于通过这一传统习俗,敦睦乡谊,联络感情,沟通关系,营造氛围。并且已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食文化,“食桌”的规矩也已构成了潮汕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潮汕人食桌,有一套近乎繁文褥节的礼仪。
从前,潮汕人请客吃饭时有个陋习。即尽管客人事前已应诺届时赴宴,但实际开宴时被请方均要等主人来请几遍之后才肯赴宴。而到了这时,筵席上的饭菜已经凉了。偏偏那些被请的人却觉得只有这样才显得有“脸面”。
大而言之,“食桌”分为红、白桌二种。红者喜也,如寿桌、花园桌、新人桌(娶媳妇)、仔婿桌(请女婿)、丁桌(生男孩)、入内桌(新屋落成)等等;白者,指办丧事。
潮人宴席继承了中国古代"饮和食德"的思想,食桌时注重主客幼尊,而这种讲究在食桌的座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原地区在明代流行八仙桌后就已开始特别强调座位的大小之分。潮汕人正式的食桌都采用我国传统的红漆的『八仙桌』,即大四方桌。
并且要注意的是,桌上的木质纹理要横向对着内墙,每一边可坐两人。
在古时候,按规矩男眷和女眷分开,年长的和年轻的分开,各桌又按辈分、年龄大小来安排座位。
潮汕人辨别大位有句俗语:“入门正手,坐下倒手”。
潮汕人宴客时席中的德高望重者或辈分高者坐上首位、大位。大位的区分很严格,一般而言,潮汕人宴客时座次分上、下、左、右,食桌时通常以面对着大门、靠着内墙的这一边为大位,其中又以这一边的左侧为最大位,名为『东一位』,必定留给本桌的最长辈;其次是“正位”的左一,左二,再次是右一,右二,本桌辈分最小者坐在最长辈的对面。主人方则谦坐最小位或第六位置(陪位)。
如果仅摆一桌,则以面向正门的一方即上方东一位为主座。
如果同时并排二桌,大位略有变更,即左桌的东一位为大位,右桌的西一位为第二位。
如排品字形三桌,则合并而位置不变,三桌以最上桌的东一位为最尊。
至于什么人有资格可以坐大位,其讲究更多,一般以官位,或年龄,或辈份等等确定的。每桌坐于最次位者为“官房位”,负责筛酒、上菜。
正式开宴前由主人示意入席,而后大位坐定之后,全席之人都听他指挥,主人再没有发言权,什么时候举杯下箸,何时离席,一切都井井有序。
“食桌”时以上十二道菜为标准,多者不限。上菜时头道菜为甜食,尾道菜为“炒青菜”。这也意味着菜已上完,酒也差不多要收掉,开始要用饭了,工夫茶则饭后才喝。不过,现在流行“甜头甜尾”,即第一道菜和最后一道菜都是甜食,且工夫茶可以第六道菜起穿插其间等。在品尝佳肴之后,喝一小杯工夫茶,大可去腻除烦,使胃肠“再振雄风”。
“食桌”一定要有酒,有酒必须有人斟(现在宾馆改由服务员为大家斟酒,过去在家中设宴,纵使是大户人家,都没有这样做)。斟酒者坐于全席最次位,称为“酒房位”(酒房,潮语,即酒壶)。坐此位者最辛苦。他负责一要帮厨师接菜上桌;二要不时为人添酒。添酒时仅站起来,不准离开座位,一手拿住酒壶把,另一手扶着壶身,表示敬意(说明一下,正规宴席所用酒壶,要求用有把有流的锡酒壶)。先从“大位”开始,缓缓斟酒,其次第二位;然后换手,再斟第三位,继之第四位,依此类推,最后才轮到自己,次序绝对不能混乱。而且,在斟酒过程中,酒壶把永远向着自己,否则会被视为失礼。
至于同食桌者,言谈举止都必须文质彬彬,如果用箸尖指向别人,或高呼大叫,或抢食,或蹲坐,或吞咽动作不雅观,或盘问厨师出菜情况,都谓之失礼,是不容许的。
如果并非被主请的客人,在酒桌上最好不要滔滔不绝,避免哗众取宠或喧宾夺主之嫌,但也不可以不说话,不然人家会以为你是身体不舒服或心里不高兴。
如果是身为主陪客人,则注意要处处帮主人圆场。年轻若是处身这种磨练的场合,为了不让人误解为这些菜不合你意,最好是每道菜都尝试一些,但举筷不宜太快太频繁。酒也不能恃量多喝,更不可找人斗酒。若是人家在心里对你留下“还是个孩子”的印象,同样是糟糕透了的事情。
主人在这种场合上,则应该显示出宽宏大量,能容平时之所不容,忍平时之所不能忍。
有人说:“做桌不易食桌难”,原因是礼节太繁琐,繁琐得让人拘束,总怕说错话挟错菜给人留下话柄。而在过去,能够参加“食桌”者并非易事,明知“受罪”,也视为一种“荣耀”。
潮汕人认为,此时什么吃喝都不足轻重,应该力求的是得到交际的最大益处。吃完饭后,临走时常会赞美一下饭菜及表示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虽然许多旧习俗被改革,食桌礼仪也被删去了一些繁琐的枝枝节节。但在潮汕,无论城镇或农村,亲友聚会或同事之间较正规的宴会,食桌时的坐次的礼仪还是没有没废除,还是相当讲究,只不过没有从前那么等级森严。
潮汕人做桌宴客,主要有两种形式:上酒楼菜馆定餐或请厨师上门承办筵席。酒楼的环境典雅,服务周到,又有大厨主理,价钱虽然贵了一点,仍然是婚庆、生日等喜席的首选。
至于民间的白事筵席,宗族祭祀庆典等活动,却以聘请厨师上门做桌居多,原因一是贪图方便,老人奴仔(潮汕语:小孩)不用走远路前去食桌;二是显得热闹,民间有“食兴”和“食老热”去除晦气的说法;三是能够节俭,一般上门办桌的价钱只及酒楼的三分之二;四是旧时酒楼较少,有些酒楼担心白事酒桌会影响生意而不愿接纳。
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潮汕人仍然保留了许多“食桌”的礼仪。都说潮汕美食多,“吃什么”是一种文化,然而“怎么吃”也非常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