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渔歌的起源与发展
渔歌是渔民在捕鱼、造船、织网、晒网或休息时自编自唱的民歌,简言之,就是“渔民的歌”。渔歌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种,属于民谣。民谣是“那些牧童灶妪村妇野叟以天籁的方言方音,发表他们真挚浓厚的情意”的口唱形式,最能表达民心民意。潮汕渔歌是指流行于潮汕沿海地区的渔歌。当中,以汕尾、达濠及南澳渔歌相对出名。保留最多的,当数汕尾渔歌。就内容来看,潮汕渔歌有生产劳动歌、悲愤苦难歌、欢乐之歌、爱情婚姻歌、风俗仪式歌、物产知识歌、俗信歌、歌簿歌、过番歌等多种类型。潮汕疍民渔歌与潮汕畲歌对潮汕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任何文化都有其起源,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潮汕渔歌是潮汕渔民在长期海洋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民间文化,自当有其起源,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潮汕渔歌的起源
潮汕地区依山面海,有漫长的海岸线,长达325.6公里;有众多的岛屿,共有南澳岛、海山岛等大小岛屿126个;有良好的港湾,柘林、南澳、樟林、东里、汕头、达濠、海门、神泉、靖海、隆江、汕尾、甲子、竭石等,都是著名的渔港口;有良好的渔场,总面积大约3.2平方公里;是海洋捕捞和海产养殖的重要场所。由此而形成以海洋捕捞和海产养殖等作业为主的渔业生产与海洋渔业经济,造就了世世代代以“讨海”为生的千千万万渔民。“讨海”为生的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渔歌。
潮汕渔歌何时产生、出现,这是一个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始于宋代,有的认为始于明代。因文献资料匮乏,潮汕渔歌产生的时间实难考证、断定。但是,包括舟山渔歌、惠东渔歌、潮汕渔歌,源于疍民的疍歌,则是众多学者研究所一直公认的。
疍歌就是疍民之歌,与客家山歌、咸水歌并称广东三大民歌。疍民又称疍家、“瓯船渔民”。关于疍民的历史,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秦汉以后,自巴蜀东迁、南下,生活在东越、南越的百越一支。一说原是西域一带的陆上居民,宋元时代,他们因抗元失败而逃避于海上游居,开始在长江流域一带打鱼谋生,后逐渐移居台湾、福建沿海,至明清年间才迁徙于粤东沿海。这些南迁的疍民,1949年后定居于惠东、海丰、陆丰、惠来、达濠的沿海港口,尤以汕尾港的人口最多。潮阳的疍家宫与疍家歧、揭阳的疍家山、汕头的疍家园等,都是疍民生活的历史遗迹。清末有一支200多人的疍民,从珠江口移至饶平柘林。疍民是汉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民系,但未被划定为一个民族。
历史上,疍民避世,漂泊迁徙,群居于随波逐浪的“浮水乡”里。据宋朝《天平环宇记》等史书记载:疍民“生于江海,居于舟楫,随潮来往,捕鱼为生。”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疍也。”历史上,疍民主要从事渔业、盐业生产和运输业。
诗以言志,歌为心声。人生是酸甜苦辣尽有,喜怒哀乐不无。渔歌就是疍家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生活的产物。
疍民因苦而歌。一千多年来,疍民过着“出海三分险,上岸低头行”的苦难生活。面对滔滔的大海,疍民仅靠小小的船排,顶强风,迎大浪,十分危险,时时有船翻人沉的可能。对于疍民来说,船就是他们所有的一切。他们一生都与船息息相关,生产、生活、生儿育女、生老病死,都在船上。他们所受痛苦,比任何人都要深重得多。他们心中之苦,只能以歌发泄,以歌排放。“渔民讨海真艰难,脚踏船顶两块枋。若不小心致大命,子无阿父亩(妻子)无安(丈夫)。千网万网候一时,谁知网破走了鱼。满腹忧愁回家去,眼泪汪汪见妻儿。”这首渔歌正是疍民生活艰难困苦的真实反映。
疍民因哀而歌。长期以来,过去渔民的社会地位低下,终生不许在岸上居住,不允许与岸上人通婚,死了也不许埋在岸上,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他们长年累月在海上与大风大浪搏击,生产十分艰难,生活非常痛苦,心中的苦闷和悲伤,无比难受,没人诉说,无处宣泄,只能望着天,对着海,尽力尽情哀叹倾吐。“渔民时日真艰难,浮水乡里受饥寒。一家大小同船住,风来雨去漂四方。炉灶断炊歌当饭,灯盏无油望月光。年年难过年年过,苦海茫茫不见岸。”这首名为《水乡怨》疍民渔歌,唱的是渔民的生活苦境。
疍民因怒而歌。在旧社会,疍民深受官府的统治压迫,备受渔霸的欺凌压榨;他们悲伤,他们愤怒,他们呐喊。为了反抗官府的压迫、渔霸的欺凌,为了未来的生活,他们借歌倾诉,发泄心头积郁,表达心中怒火。如陆丰渔歌《渔霸做人无心肝》所唱“渔霸做人无心肝,欺负渔民唔放宽,欺负渔民唔放宽。半夜三更来锄铲,出出煲茶唤大官”,痛骂渔霸做人无心肝,谴责渔霸欺负渔民唔放宽,呼吁受苦渔民大众,“打倒渔霸共劣绅,渔工齐心来支持”。渔歌中反映的这些生活都没有经过刻意地加工与处理,是典型的“我以我口唱我心”。
疍民因忧而歌。疍家男人出海捕鱼,经受风险;女人们在家编织渔网,担心丈夫的安危,焦急等候夫君的顺利回归。她们忧心忡忡,思念出海的亲人,浅吟低唱,且歌且诉,句句真切,字字悲伤,声声忧愁,以歌解忧。如《眺开湾外三领帆》唱道:“海水一片绿苍苍,眺开湾外三领帆,眺开湾外六帆桨,阿妹睇着心头松。海水一片白微微,眺开湾外三支桅,眺开湾外六片桨,阿妹睇着心头开。”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妻子看到了自家的船帆,在欣喜的激动中,迎着归航的亲人,她用圆润的嗓音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疍民因喜而歌。生活有痛苦,有悲伤,也不无快乐,不无欢喜。疍民之喜,在于捕捞大丰收。每当天遂人愿,鱼虾满仓而归,渔家老少尽开颜,唱起歌庆祝一番。如《捞鱼都是东风力》唱的“捞鱼都是东风力,鱼虾满载伊送来”;《捕鱼》唱的“大小鱼儿装满仓,装呀装满仓”;《丰收》唱的“满船啊满船鱼虾闪银光呀,海洋变金银滩呀”;《新船齐出海》唱的“数百新船齐出海,渔民今日乐呵呵”等等,无不唱出疍民的心声,渔歌使疍民心情舒畅。
疍民之喜,在于大婚之喜。婚姻乃人生大喜事,意味着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婚姻大喜,冲刷了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与忧伤,生活有了希望,未来有了希望。海丰娶新娘系列歌一《相亲相爱喜相逢》唱的“相亲相爱喜呀相逢呀,结百年来幸福无穷啊哩哟哟哩哟呀,汛期增产庆呀丰收呀,生子生孙做呀舵公啊哩哟哟哩哟呀,幸啊福呀,无啊穷啊”,唱出渔家的洋洋喜气,唱出渔家的幸福美满生活。渔歌娱乐了渔家,渔家以渔歌自娱自乐。
疍民之喜,在于翻身得解放,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改变,社会地位大提高。他们创作了许多新渔歌,声声不忘幸亏有了共产党,句句不忘领袖毛主席。正如陆丰渔歌歌手李十九唱的《全靠领袖毛泽东》:“船靠舵箭靠弓,吹散乌云靠东风。我们有了好生活,全靠领袖毛泽东。”
最早的疍歌,就是这些备受压迫和欺凌的疍民在痛苦和孤独的生产生活环境中产生的,在生产生活喜乐中创造出来的。疍民创造的疍歌,是潮汕渔歌的源头。潮汕渔歌源于疍歌,但潮汕渔歌不等于疍歌。可以这么说,潮汕渔歌包含疍歌,是大潮汕渔歌小疍歌。
二、潮汕渔歌的发展演变
(一)原生代渔歌
自古以来,“粤俗好歌”,已见之历代各县县志。北宋绍圣初年,苏东坡被贬惠州,最先写了“舣舟疍户龙岗窟”等诗句来反映泊居水域的疍家,可见疍民水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北宋之前。
明清以来,很多史书或文人传说中常有当地汉族民歌演唱的记述。明代就有粤人以“斗歌为乐”的记载。明嘉靖《海丰县志》也有记载:海丰沿海的石帆港、鱼尾澳、湖东港、捷胜港、白沙湖、遮浪角、大穗港、长沙港、五里沙等,都是明代海陆丰瓯船渔民停泊的地方。明末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提到:“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过舟也。”
清乾嘉年间的潮州六篷船以至潮阳后江的花艇,都有许多卖笑疍女所唱的情歌。《潮州志·丛谈志·六篷船》记了许多风流韵事,有许多官僚政客留下了销魂诗,亦写到有的疍家女喜歌长唱,但未见其有艳歌。清末潮阳人陈作舟有竹枝词云:“后溪水比前溪清,前溪月共后溪明。处处疍船争向月,三更不断管弦声。”这里写到了潮阳前溪后溪疍船的卖唱生涯,可见疍歌在明末清初已相当流行。
(二)中生代渔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歌谣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以“人民的立场”看待歌谣,善待渔歌,潮汕渔歌得到一定的发展。
渔歌歌词原来只是口语相传,以文字记载下来,首推“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1924年,钟先生在汕尾文亭小学任教时,就采访新港“浮水乡”,搜集了一批没有曲调的渔歌,编成了《疍歌》一书,并于1927年出版,对潮汕疍民渔歌的传播起了极大的作用。
(三)再生代渔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汕渔歌从内容到演唱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反映渔民新生活、抒发渔民喜悦之情、歌颂共产党的新渔歌不断产生。如“天连水来水连天,党和渔家心相连。为俺造船建新厝,男女老少喜洋洋。”“日头出来红映映,党的号召俺要听,渔业盼来机械化,争分夺秒比输赢。”
此时的渔歌已不局限在沿海渔港传唱,而是流行到广大城乡,特别是不少地方的业余或专业文艺团体,用渔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逐渐成为广东曲艺演唱中的一个曲种。但是,新潮汕渔歌较多带有大跃进年代的印记,内容空泛,风格浮夸,真实性不强,生活气息不浓,缺乏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
“文革”期间,潮汕渔歌被视为“四旧”,被当作宣扬“封、资、修”思想的毒草而禁止传唱,遭到封杀;一些著名的渔歌手受到批斗、清洗;渔歌沉寂很长一段时间,以致出现断层现象。
(四)新生代渔歌
改革开放以后,疍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与释放,渔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渔歌成了疍民勤劳致富的欢呼。“改革开放顺民心,今日渔家样样新。新船新网新机器,人人相逢笑吟吟。户户承包争出海,你追我赶家家勤。科学捕鱼出奇迹,穷汉一跃变富民。”
进入21世纪后,潮汕渔歌受到政府、民间、学者的重视。人们将潮汕渔歌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渔歌加以保护传承。2014年,汕尾渔歌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祖籍潮阳的香港著名作曲家、汕头市爱乐合唱团艺术顾问、客座指挥郭亨基,将《粤东渔歌(猜调)》这首原生态的达濠渔歌谱写成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潮汕文化特色的渔歌曲目,参加了2010年10月7日的广东省第六届“山洽会”文艺晚会——《山水交响》。2014年9月,汕尾市举办了以“如潮疍歌·唱响汕尾”为主题的“汕尾渔歌节”文艺活动,演出《送兄出海》《织网谣》《咸茶歌》等38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渔歌。2015年,在汕尾市妈祖文化广场举行的渔歌大汇演文艺晚会,共有《喊出金银满滩头》《唱给好人的歌》《心中的歌》《捕鱼》《大海、大海,我们的家》《妈祖颂》《织网谣》等16个精彩渔歌节目。
流传千百年的潮汕渔歌,如今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现代化的极大冲击而流失严重,令人惋惜。着力抢救、传承、发展潮汕渔歌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我们责无旁贷。作为潮汕文化人,我们首先必须加强渔歌研究,深入研究潮汕渔歌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文化功能、文化价值;研究传承发展、开发利用潮汕渔歌文化。
- 上一篇:潮州汕头揭阳为何简称潮汕? 这是最全面的地区简史!
- 下一篇:潮人的动物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