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对父母的避亲称呼
很多上一辈的海门人对自己亲生父母,很少称呼为“爸爸”、“妈妈”的。
在潮汕大地,城市之外的广大乡镇,都有类似的情况:孩童终其一生,叫父母亲为“阿叔”“阿伯”“阿姆”“阿婶”或“阿姨”的,不在少数。
这在不少外地人听来,基本无法理解,甚至会误会,而这几乎同时,在上一代的海门人中,算是一种民间同行的风俗,近年来相对较少,偶尔仍能听到一些上一辈的人称呼其父母时按旧习惯。
这一奇特的称呼为什么曾经那么普遍呢?就此我曾问过族中长辈,当时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命”中注定。
(一)父母亲自己的“命”中注定
有些是善良的潮汕父母为了保住孩子不夭折,故意打小就教育孩子如此称呼自己,他们认为避开了亲热的称呼是必要的做法。我想这种大概是父母亲有一方被算过八字太硬对子女不利吧,这也是我强调潮汕父母的“善良”的原因,我相信不全是封建迷信,而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天性使然。
我不知道现在的00后情况怎么样,起别名这种海门人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在80后、90后还是很流行的,且勿论那种恶作剧的以貌取人的做法如叫体型偏胖的“老猪”“阿牛”“大只马”,叫小瘦个子的“瘦狗命”“咸猴”甚至“虾仔”的。这种非官方的一般都是小伙伴间背着被起外号人的父母,在朋友间称呼的。
另外有一种是父母及亲戚间认可的,有意起的外号,如“猪屎”,“墨斗”,“阿聋”,“哑弟”等,大多数皆因大人们相信“名贱好养”的封建说法。善良的海门(潮汕)父母相信只要对孩子有益的,就值得去做。我觉得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二)孩子自己的“命”中注定
有些则是算命先生的“妙招”,小朋友刚一哇哇落地,给孩子算一卦几乎是标配,碰上个别八字奇特,算命的提出,要移房过祖否则不利孩子等等的,为了避免骨肉分离,唯一办法就是在称呼上做一下改变啦,这样妈妈不叫阿妈而叫阿姆,爸爸不叫阿爸而叫阿叔,就好理解很多了。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他管他妈妈叫“阿姆”,由于海门的习惯大部分还是以“姆”和“婶”分别称呼比自己母亲年长或者年轻,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我这个朋友的同学朋友,有近半数,叫这位伯母也用“阿姆”,外地来的朋友就傻傻分不清楚点解,大呼不明白无法理解和“公过只鸭”了。
另外,上一辈的潮汕人对父母的称呼虽然存在着避亲的现象,但当父母过世,哭灵时就以“父呀!母呀!”哭唤。这大概也是特色之一了,这就不难理解潮语有一句俗话叫“哭父哭母”,指的就是哭灵时的称呼。(此段查阅过网络,事实待考)看来在潮汕人眼里,除了生死无大事是早就有的大彻大悟呀。
- 上一篇:潮汕兄弟分家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 下一篇:潮汕文化的八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