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潮汕网!

潮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潮汕文化 >

潮汕文化

潮州出花园咬鸡头、穿红木屐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0-11-22 20:46潮汕文化 64次浏览
潮州出花园咬鸡头的传说,来源于明嘉靖的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据说林大钦少时读书,因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你放学回家,碰见一位老人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
       潮州出花园咬鸡头的传说,来源于明嘉靖的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据说林大钦少时读书,因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你放学回家,碰见一位老人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副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那位老人要求路过行人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张红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子,对曰:“牝羊颔下须。”那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说:对得对,对得好!便将公鸡送给他。林大钦抱着大公鸡回到家里,其父亲高兴极了,暗自称赞孩子有出息,并将公鸡宰了,煮熟后,还把鸡头奖励给林大钦,并拍拍大钦的肩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好好应读书,争取以后出人头地,独占鳌头。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自那以后,潮汕人就认定孩子吃鸡头是个好兆头,便在孩子入学时,象林大钦一样,着红皮屐,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让他(她)咬鸡头。
潮州出花园咬鸡头、穿红木屐的由来

       出花园小孩穿的红木屐,是潮汕人日常的一种便屐。《潮阳县志》(光绪十年,潮阳知县周恒重监修,简称“周志”或“甲申志”)云:“屐有五便:南方地卑,屐高远湿,一也;炎徼虐暑,赤脚纳凉,二也;所费无几,贫子省钱,三也;澡身濡足,顷刻遂燥,四也;夜行有声,不便为奸,五也。”《南粤笔记》云:屐,“以潮州所制拖皮为雅。”这里所说的拖皮屐,就是林大钦穿的红木屐。

       木屐,是古人穿用的一种木底鞋的通称,为我国古代人所钟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据记载,晋文公多次请隐居于绵山上的功臣介子推出仕不至,便企图使用焚山燎木之法迫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却抱住一棵大树并被烧死。晋文公很悲痛,就用那株树的木料制成一双木屐,每天穿着并不时叹曰:“悲夫,足下。”以此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后被市井人所模仿,并相沿成习。《后汉书.五行志》载:“延熹中,京都长者皆着木屐。”由于着木屐优点甚多,便很快流传到南方。

       潮汕木屐的式样与省城广州的木屐大致相同,但制作工艺比较精巧、讲究,其形式有:椭圆形,前略宽,后略窄,只适应男人穿的“龙船屐”;分左右脚,前趾略低,中呈弓形,后跟略高的“认脚屐”;不加任何油漆的原木的“白胚屐”;涂上红、橙、黑、棕等颜色,绘上花卉、图案的“油彩屐”;晚上在家穿的“高脚屐”;用坚韧的木材制成并上漆的称为“漆屐”等等。潮汕木屐又名“散屐”,做工精细,屐皮用料考究,清代以来,已享有很好的声誉。

潮州出花园咬鸡头、穿红木屐的由来

       旧时,潮汕人穿红木屐实为平常之事。我儿曹时,也曾穿过木屐,夜行戏耍,喀喀咔咔,颇有童趣。可在外地人看来,却有一番异味古风。清康熙时曾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的徐乾学,写有《潮州杂兴》云:

       蛮女科头足踏尘,

       大夫偏裹越罗巾。

       天无晴雨穿高屐,

       岂是风流学亚人。

       本屐作为潮汕地区旧时的生活用品,现已被各种塑料鞋类所取代,但现在农村仍有少数人还喜欢使用它。木屐作为一种传统日常用具,其优点也已被精明的日本商人所仿照和袭用。现在超市上出现的木底女式高档凉鞋,就是受潮汕木屐的启发并进一步开发出来的新产品。

公益广告5